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信息
返回列表

2024 06.12

打印

内蒙古博物院人才工作 ——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才之张文平

编辑:陈昱昊 郑妙

浏览次数:28543

  内蒙古博物院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在支持人才、帮助人才、成就人才方面努力作为。力求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博物院事业发展中来。着力发挥内蒙古博物院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本期将重点介绍和展示内蒙古博物院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风采,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借鉴。

image.png

参加展览

  张文平,博士研究生学历,文博系列研究馆员,现任内蒙古博物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正处级),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生导师。经内蒙古博物院推荐,通过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申报,2023年7月被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专家。

  张文平1996年6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分配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2010年10月任副所长。2021年12月任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2004年、2009年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先后获得专门史专业北方民族史方向硕士、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作“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一年。

  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工作,为国家级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先后参与或主持了近20处古代遗址的发掘工作。自2006年开始,主要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长城资源调查两个国家级的文化遗产调查项目。2010年9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三普”领导小组授予的“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2013年3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等功”。2016年3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等联合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先进个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北疆史地考古,不断提高将考古学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对北方地区古城、长城及游牧民族遗存的综合研究,探索北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与社会等,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并通过新闻媒体、陈列展览、普及性读物出版等手段,将研究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image.png

在乌拉特前旗秦汉长城沿线接受采访

  2019~2020年主持发掘的武川县坝顶北魏祭天遗址,入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发表大量的考古报告、论文和专著等,共发表考古报告13篇,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文物》等CSSCI期刊或集刊发表10余篇。参加编写或独立撰著考古学专刊与专著26部,专著《辉腾锡勒草原访古》一书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魏王朝北疆军镇防御体系的考古学研究”,撰写论文10余篇,反映拓跋鲜卑从游牧部族到偏居一隅的代国、再到统一黄河流域的中原王朝的演变过程。

  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学术普及工作。主编的《文物中的内蒙古》一书,被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评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普作品”。2023年策划了内蒙古博物院《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临时展览,将近年来对于拓跋鲜卑的考古研究成果有机融汇于展览之中。

image.png

结合专业特长讲授党课

  2024年初策划了内蒙古博物院《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地带的文化交融》图片展,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王朝、国家和政权的边疆治理体系,勾勒出长城地带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image.png

《故塞同风——长城及长城地带的文化交融》图片展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