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信息
返回列表

2025 04.10

打印

“文物医院”大揭秘(第5期) | 文物医生听诊记:XRF仪器如何“解码”千年宝藏

编辑:蒋丽楠 郑妙

浏览次数:110

  实验室里,伴随着轻微的一声“嘀——”,文物表面掠过一道肉眼不可见的光,显示屏上元素数值不断地跳动着,文物正在悄悄“诉说”:铜含量68%、锡含量21%,还有铁、铅、银等元素,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文物医生们用XRF(X射线荧光光谱仪)上演的“鉴宝奇遇记”。

image.png

美国尼通Niton XL2 手持式光谱仪合金分析仪

  这台形似玩具枪的仪器堪称文物界的“CT扫描仪”。当工作人员持“枪”对准文物表面,X射线会激发文物样品中元素释放特征X荧光,就像给每个元素敲响独特的“门铃”。铜元素敲出“叮叮”声,锡元素回应“咚咚”响,铅元素应和“铛铛”声……通过收集这些元素“密码”,这台“玩具枪”30秒左右就能拿出一份文物的成分报告,连古人调配金属的“祖传秘方”都无所遁形。

image.png

  快看,在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库房里,文保人员正在对战国圆环形青铜车构件进行成分分析,银含量98.72%的数据跃然屏上,原以为的“锡铜”车构件竟然是件银饰!大家都惊呆了,还调侃说:“看来我们要对这件银器重新命名了!”多亏了这把“玩具枪”,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件文物,这便是它存在的重要意义。

  当夕阳为实验室镀上金边,XRF仪器安静地躺在工作台上。它或许看不懂“越王勾践剑”的寒光,读不透“清明上河图”的墨韵,但那些跳动的X射线,正在为沉默的文物谱写全新的科学叙事。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