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2025 04.03

打印

清明追思丨AI复原照亮先烈青春面庞

编辑:蒋丽楠 郑妙

浏览次数:53

当AI技术为黑白老照片复原色彩,

一张张年轻的面容穿越数字长河与我们对望。

他们曾是大青山里跃动的火种,

用单薄的身躯在绥远寒夜筑成屏障,

让每道山沟都成为侵略者无法跨越的天堑。

彭德大.gif

  彭德大(1911—1940),男,汉族,江西省吉安市人。中共党员。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游击队。192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后,任红十二军、红九军团政治部文书、秘书、干事等。1934年,随红军主力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秋,彭德大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0月,任八路军一二〇师358旅715团1营教导员。后奉命至山西崞县一带组织抗日游击队和扩大抗日武装工作,组建起1个团的游击队伍,经整训后编入一二〇师358旅714团,彭德大任政委。1938年,八路军一二〇师遵照八路军总部指示,组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支队到达大青山后,彭德大被指定主要负责地方工作。为打开敌后根据地局面,他要求负责大青山以南土默川做地方工作的3营教导员姜文华迅速找到地下党负责人中共土默特旗工委书记贾力更,共同研究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办法。1939年6月,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组建后,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后,为巩固大青山革命根据地,粉碎国民党顽固军联日反共阴谋,彭德大领导绥西地区的反顽斗争。1940年,他召集营连干部部署战斗任务,后他和陈刚、姜文华等支队领导指挥4个连攻打国民党自卫军设在万家沟的总参谋部和第三路、第四路军。部队勇猛突袭,一夜之间消灭顽军数百人,缴获多部电台和大量枪支弹药及日军自卫军的往来信件。彭德大率部乘胜追击,追至固阳县境内的后脑包时,遇到顽军垂死抵抗。彭德大指挥战斗,不幸被流弹击中牺牲,年仅29岁。

贾力更.gif

  贾力更,原名康福成,1907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把什村人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25年就学于北京蒙藏学校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奉派前往广州,入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在中共绥远地委领导下,以国民党绥远特别区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活动于归绥西区,从事农民运动。他组织了毕克齐等地农民协会,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与王建功一起领导了1927年春毕克齐反清丈斗争,并参与了同年3月28日在归绥城南孤魂滩召开的绥远难民大会的组织发动工作,斗争取得胜利。1929年4月,贾力更奉派前往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大学学习。1932年被分配到赤色职工国际中国工人俱乐部工作。1937年10月,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党员杨植霖、奎壁等领导了土默川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他以做买卖为掩护,挑着货郎担走城串乡,侦察敌情。1938年秋,他组成3人爆破小组潜入大同城北,炸毁日军卧虎湾军火库。1938年8月,党中央派李井泉率领大青山支队和动员委员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游击第四支队挺进大青山地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10月,支队派出一个工作队,开辟南平川的工作,贾力更设法与工作队取得联系后,发动蒙汉群众全力支援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根据地的创建。他致力于蒙古民族工作,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主张,宣传八路军抗日救国英勇杀敌的事迹和人民子弟兵秋毫无犯的作风,为改善部队与群众的关系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引导蒙古族青年投身革命,先后选送了三批蒙古族青年赴延安学习,为培养民族干部做出贡献。为建立更加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贾力更奉党的指示,积极争取伪蒙军政人员抗日。他与杨植霖、王威等人为争取为塞外防共二师师长韩五反戈抗日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曾数次只身潜入察素齐,耐心地向韩五介绍全国抗战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以后,根据韩五德要求,我军曾派人到防共二师秘密开展工作。韩五曾多次帮助我军解决武器弹药、通讯器材、服装等供给困难,掩护我军政人员前往敌占区执行任务,有力地配合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反封锁反“围剿”斗争。1939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工作委员会成立,贾力更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此后相继任中共绥西地委蒙民部部长、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察办事处(后改为绥察行政公署)蒙政处处长。由于工作出色,被根据地指战员誉为“军需部长”;被绥蒙区党委指派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1年3月,贾力更奉调带领一批青年赴延安学习。19日,行至绥西张启明沟时与敌遭遇,突围时不幸牺牲,时年34岁。

高凤英.gif

  高凤英,原名云吉祥,蒙名德勒登,1909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合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29年,在姐夫佛鼎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4月,与毕力格巴特尔等一起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党务学校学习。1935年春,奉派回国从事地下工作。他化名高凤英与毕力格巴特尔在归绥城北门外和合桥开杂货铺,在旧城南柴火市场经营肉食店。以掩护和接应地下工作人员,并负责对上级的联络工作。同时,还与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吉雅泰密切配合,搜集了不少日伪军事情报。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家口、大同、归绥相继沦陷。危难之际,中共党员杨植霖与刘洪雄决定尽快建立自己的武装。为此,高凤英等秘密潜入归绥,执行策动伪军反正的任务,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最终以“大青山抗日总司令部”的名义,成功地策动了一排伪军反正。高凤英将这支武装带到大青山,进行改编,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38年春,在为部队购置武器配件时被捕。被捕后,他宁死不屈,顶住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咬定“我是庄户人”,敌人只好将他交保释放。1938年6月,高凤英与杨植霖等几经周折组织了蒙汉抗日游击队,战斗在归绥周围、大青山南麓。期间,他为稳定游击队中的蒙古族战士,促进蒙汉团结做了大量的工作。10月,蒙汉抗日游击队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会师以后,他仍留在归绥附近从事情报工作。1939年,高凤英奉调到归武边区地方动员委员会做群众工作,在动员群众、筹集军需物资、侦察敌情、搜集情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1940年秋,高凤英奉派调回绥西,接替李森担任蒙古族游击队队长。为了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他带领部队在万家沟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积极配合指导员对部队开展政治教育。通过整训,部队的军政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此,他带领蒙古族游击队,转战在大青山和土默特平川,不仅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而且出色完成了独立作战任务,为动员蒙古族群众抗击日寇,做了大量的工作。1941年下半年,大青山抗日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高凤英带领蒙古抗日游击队担负了掩护绥察区党委、绥察行署机关和绥西地委、专署的任务,经常活动于绥西万家沟一带。10月27日,高凤英与绥察区党委社会部长王聚德带领部分机关工作人员和游击队员,在万家沟小火烧游击队营地宿营。由于叛徒告密,日寇出动了12辆军车,满载日伪军包围了小火烧。28日凌晨,敌人以猛烈的火力袭击游击队的宿营地,高凤英果断指挥,奋勇反击,但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高凤英、王聚德等12人英勇牺牲。高凤英时年32岁。

刘洪雄.gif

  刘洪雄,原名刘典,1907年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旗滕家营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914年入私塾,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曾几度中途辍学,直到1924年才读完高小。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他考入可享受官费津贴的山西省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结识了从事学生运动的共产党员、学校老师王瀛。在王瀛的指导下,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向导》等革命书刊,并和进步同学一起探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问题。不久,经王瀛老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事变后,离太原赴北京。在北京找到了中共地下组织联络员,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深入门头沟煤矿,开始体验“煤窑酷似阎王殿,生命单如一条”的矿工生活,很快便了解到矿局总办对工人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状况,开始在矿工中传播革命思想,亲手组建了矿工支部,并领导了一次罢工斗争,矿局总办被迫答应了工人的要求,罢工斗争取得了胜利。“九一八”事变后,刘洪雄向组织提出申请,带领门头沟矿的几名工人党员奔赴东北抗日前线,在东北抗日义勇军某师任通讯大队长,后又任支队长。1933年春,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战友,腿部受伤,组织上决定让他回家乡治疗。夏季,刘洪雄腿上初愈,便照组织安排,赴张家口参加了冯玉祥领导下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团长。期间,转战于察哈尔草原,先后参加了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的战斗。在攻克多伦五昼夜激战中,他身先士卒,作战英勇,受到吉鸿昌将军的嘉奖。1933年冬,奉命回到归绥,继续从事革命斗争。应名言小学(总校设在滕家营村,下有7个分校在周围的村子里)校长李致方先生的聘用,担任该校教师,同在该校任教的中共党员杨植霖、王建功一起,在广大师生中播撒革命火种,使不少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七七事变爆发后,刘洪雄与杨植霖、王建功等组建了绥蒙民众抗日开路先锋队,由于缺乏经验,很快被国民党溃兵冲散。但是,他们依然秘密活动于土默川一带。年底,第二次组织抗日武装再次受挫。1938年8月,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北上,刘洪雄支队同返大青山。到达大青山后,党派刘洪雄秘密潜入归绥,开展地下工作。他利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期相识的伪协和安民救国军师长徐秉初及师参谋长魏赐泰的关系,打入该部,取得旅长身份,后又打入日本宪兵队任参谋。在诸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他和战友们根据上级指示,组织了党的外围组织、群众性抗日团体——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到1940年初,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已拥有会员200多人,下设铁路、工厂、学校3个支部,形成了一个地下抗日救国活动网。1940年初,中共归绥工作委员会成立,刘洪雄任组织部长。他们秘密刻印宣传品,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同时,搜集政治、军事情报,筹集粮款,购买军需物资,支援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他还与同志们积极选送进步青年赴延安学习,为培育少数民族干部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动员工作。1940年8月23日晨,由于叛徒告密,刘洪雄被捕。被捕后,日军宪兵队对他进行了极为残酷的刑讯,腿被压断,手指被烧焦,但他依然保持共产党员的气节,誓死与敌斗争到底。9月上旬的一天,他被敌人杀害在刑讯室中,时年33岁。

李裕智.gif

  李裕智,男,字若愚,又名巴吐尔罄,1901年出生于土默特旗双墙村(今托克托县)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910年入私塾,1918年考入土默特高等小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李裕智积极参加归绥市各学校学生组织的反帝爱国示威游行。1921年入归绥中学学习,当选为校学生会委员和归绥市学生联合会委员。结识从北京来绥任教的李广和先生后,经常阅读《新青年》等革命刊物。9月,组织各校学生示威游行,捣毁日资电话局和电灯公司。1923年5月,参加组织抵制日货的斗争,捣毁了顽固推销日资的“盛记”商行。1923年秋,李裕智等一批蒙古族进步青年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在李大钊及中共北方党组织的指引和培养下,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是最早的蒙古族共产党员之一。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蒙藏学校和同学们开展了反对取消官费津贴和驱逐反动校长的斗争,取得胜利。1925年春,李裕智受中共北方区委的委派回绥远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任中共包头工委书记。他深入工厂、农村、牧区、学校、军队、商界中,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建立党团组织,发展了30多名党团员。与中共党员吉雅泰发动领导了归绥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组织游行集会,开展募捐活动,激发了归绥各界群众的爱国热情。在包头,以明德照相馆为掩护,进行党的活动。在萨拉齐等地建立农民协会。9月,李裕智奔赴石拐煤矿,白天走巷道、串煤窑、和工人一起挖煤背炭,晚上深入到工人家庭,揭露矿主剥削工人的真相,启发工人认识自身的力量,号召工人们团结起来,为改善经济待遇而斗争,并发动组织了石拐煤矿工人的罢工斗争。李裕智亲率工人代表与矿主交涉,迫使矿主答应改善矿工经济待遇等要求,同时在煤矿工人中培育了一批骨干,扩大了党的影响。1925年10月,按照中共北方区委的指示,李裕智赴张家口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冬,再赴张家口参加由李大钊主持的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成立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回包头后,积极发展盟员,建立了农工兵大同盟的基层组织。1926年1月,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在会议上作出了内蒙古党务工作报告,介绍了内蒙古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中国国民党在蒙古民族中的工作,以及与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合作问题。同时参加了中共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召开的组织会议。同年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西迁到包头,并组建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李裕智任副总指挥(“独贵龙”运动领袖旺丹尼玛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军司令。他注重部队建设,经常深入部队亲自抓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同时四处奔走,订做大刀长矛,设法购买枪支弹药等,还带领党员干部分赴乌兰察布、察哈尔、土默特等盟旗招募农牧民参军,使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很快发展成为近2000人的革命武装。1927年4月,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革命形势骤变,7月8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银川召开有伊克昭、乌兰察布两盟代表及部分中央委员参加的中央特别大会。大会在李裕智等共产党人、革命左派的影响下,于10月通过了一项宣言,重申了该党五大宣言的基本精神,坚持革命的宗旨。9日,白云梯等人盗用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的名义在宁夏召开紧急会议,公开叛变革命,同时决定杀害李裕智。10日,李裕智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开赴伊克昭盟乌审旗,支援席尼喇嘛领导的革命斗争,途经毛乌素沙漠时,被白云梯派去的反动分子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AI复原的不只面容,

更是跨越时空的深情凝望。

你们用生命守护的火种,

此刻已化作山河万里春光。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