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2024 03.21

打印

北魏鹿角金步摇冠

浏览次数:7663

  北魏鹿角金步摇冠,长18.2厘米,宽12厘米,重69.5克。内蒙古博物院藏。主体由黄金制作而成,造型似盘曲的连理扶桑。马首鹿角。头额部原镶嵌料石现已脱落。眉梢上端另加一对圆圈纹,鼻尖镶白色料石,鼻梁中线的上端,用狭薄金条圈一菱形装饰,内嵌料石已脱落。五官及镶嵌物轮廓周围饰鱼子纹,内嵌白、蓝料石。竖耳,耳朵作尖桃形,内嵌白色料石。角作三枝并列向上,中间一枝不分叉,其它两支分杈处嵌桃形绿、白料石。枝梢折成环形分别悬挂桃形薄叶9片,以联珠纹装饰。整体采用模铸、捶揲、焊接、金珠细工、镶嵌、錾、冲等工艺。造型奇特、精巧别致、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金枝上自由摆动的叶片,会随着佩戴者的步伐有节奏地轻轻摇颤,仿若点点花瓣纷飞,相互撞击发出悦耳的声音,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image.png

  “步摇”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楚国宋玉的《讽赋》之中有“垂珠步摇,来排臣户”的诗句。最初女子将其固定于头发上,称为“步摇”,后又将其固定于冠上,遂称为“步摇冠”。兴起于汉代,《汉书·江充传》载:"充衣纱縠蝉衣,曲裾后垂交输,冠禅纚步摇冠,飞翮之缨。"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帛画所绘墓主人,头上插一枝花树一般的饰物,似步摇之形。晋后在慕容鲜卑中尤为盛行。《晋书·慕容载记》记载:“莫护跋,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随为慕容焉。”虽说此处慕容鲜卑族名的由来并非定论,但从此句可以肯定金步摇冠因慕容鲜卑首领的喜爱和提倡开始在其部族流行,并得以发展;另亦可知慕容鲜卑很早以前就和汉人有了深入的接触,受其影响深远,这也是慕容鲜卑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鹿角金步摇冠采用模铸、捶揲、焊接、金珠细工、镶嵌、錾、冲等多种复合工艺。金珠细工工艺,在东汉时期由波斯传入中国,北魏时期较盛行。金珠细工和镶嵌工艺的统一结合,成为北魏金银器工艺的一个显著特征。夏鼐先生说:“镶嵌之术,先秦已经产生,但镶宝石、珠饰以晋代为盛,并有镶金刚石者,是为希腊、罗马,东向输入我国和东南亚”。因此,鹿角金步摇冠成为慕容鲜卑以汉民族制金工艺为基础,吸收西方制金工艺的精髓,创造本民族制金工艺巅峰的实物见证。

image.png

  此件鹿角金步摇冠是鲜卑文化、汉文化及西方文化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是东、西方黄金加工工艺精华的凝聚,充分显示了北魏时期慕容鲜卑高超的制金工艺水平,成为中国黄金加工工艺史上光辉一页的剪影;亦是北魏时期中西方文化互动的历史见证;故鹿角金步摇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

典藏部  马颖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