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1.02

打印

传承中华文脉 守护文明之光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田宜龙、王雪娜、范坤鹏、谢建晓、杨之甜

浏览次数:38768

  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二里头遗址
探源文明曙光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暖心又提气,还特别提到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2023年12月31日,刚刚收看了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说,“夏朝,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支撑。作为一名考古工作人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图片.png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距今约有3800年至3500年的历史,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赵海涛说,经过60余年发掘和研究,二里头遗址相继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紫禁城”等诸多“中国之最”。
  “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是实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的关键环节。近几年,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道路以多条主干道路和墙垣规划形成多个网格,这是判断二里头文化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二里头考古新成果再次为公众了解中华5000年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强支撑。”赵海涛说。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里特别提及二里头遗址,太鼓舞人心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说,从“中国龙”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自2019年开馆以来,不断结合二里头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对基本陈列、展陈设施等进行持续优化,以展现“最早中国”的深厚内涵,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约450万人次。迎接“双节”,博物馆推出“夏都里的中国龙——元旦直播活动”,为市民游客讲述二里头文化中的龙元素,让“最早的中国”在这里可观可感。

图片.png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参观的孩子。

  2023年3月,二里头遗址以“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第二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2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获奖者名单,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列其中,是唯一设计奖获得者。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在偃师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偃师区委书记彭仁来表示,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践行“文化自信”理论的重大历史使命。新的一年,偃师区将切实扛牢职责使命,全力配合做好夏商考古研究中心相关工作,持续优化保护展示思路,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加强二里头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利用、环境整治等,全面促进二里头遗址保护与夏文化研究传播稳步发展。

殷墟甲骨文
聚焦文字传承 创新赓续文脉

  “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里提到‘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这是对文博工作者最大的鼓舞,我倍感骄傲和振奋。”2023年12月31日晚上,看完央视新闻联播,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激动不已。她说,做好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是殷墟博物馆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接下来,他们将聚焦殷墟甲骨文的传承与发展,为把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而奋斗。

图片.png

殷墟博物馆外景。

  赵清荣介绍,下一步,殷墟博物馆一是将高质量举办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展示甲骨窖藏为主题的展览——“子何人哉——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首次集中展示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藏出土甲骨110余件,全面展示“子”的学、射、御、乐、舞等活动,立体鲜活地还原一个商代王子的形象。二是加强甲骨文的研究和阐释,继续推进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等科研单位及高校的合作交流,推进甲骨文研究阐释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三是创新甲骨文的传播手段。他们将在2024年开设甲骨文二十讲专题讲座,邀请知名甲骨学者对甲骨文相关知识由浅入深进行科普讲解,通过鲜活的视听语言,讲好甲骨文背后的精彩故事,让更多的人在行走河南中读懂中国。

图片.png

在殷墟博物馆,国宝“亚长牛尊”深受游客喜爱。

  “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再一次肯定了殷墟甲骨在文字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对我们文博人来说是新年最好的礼物和嘉奖!”中国文字博物馆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刘浩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表示,今后要牢记习近平主席的话,努力把甲骨文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并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殷墟甲骨,更深入地了解泱泱中华的历史和文明。
  “作为一个从事甲骨文信息处理的科研工作者,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感觉我们的工作步伐和国家步伐是同步的。”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说,2023年他们收获满满,完成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四期建设,为甲骨文研究提供更多数据资源;编创“甲骨文广播体操”,使甲骨文“活”了起来;通过动画游戏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使甲骨文走近大众。新的一年他们将继续围绕殷墟甲骨文传承“做文章”,一是实施“全球甲骨数字回归计划”,做好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二是把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到甲骨文的深入研究上,让甲骨文得到更好的传承,以增强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河南日报》2024年1月1日第03版;
河南日报记者 田宜龙、王雪娜、谢建晓、杨之甜,河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责任编辑:赵军慧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