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十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十大考古新发现为我们带来哪些文物故事?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10件文物,分别来自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通过有声海报、AI配音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您一探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新进展,见证泱泱中华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
象牙铲形器
“象”往跋山,人类家园。大家好,我是来自十万年前的象牙铲。你看我的外形,像铲子一般,型体硕大,上面有人工打制的痕迹。这可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哦!看到我,你能否想到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充分制造使用工具,在此地繁衍生息的场景?
——来自“象牙铲形器”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项目入选。跋山遗址位于鲁中南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河奎村,文化遗物出自古沂河阶地中下部,目前发掘面积225平方米,出土、采集文化遗物4万余件。其中,下文化层集中出土8具古菱齿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
东花丘遗址陶器
大家好,我是福建省平潭市东花丘遗址出土的陶器,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沿海地区,距今有三四千年了。你看我的外观,可知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很高。更重要的是,同遗址出土的陶器,既有夹砂绳纹陶,也有印纹硬陶。你猜猜,这说明了什么?
——来自“东花丘遗址陶器”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项目入选。东花丘遗址是平潭壳丘头遗址群的组成部分,距今约4000~3500年,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代表性遗存。遗址中大量夹砂绳纹陶与印纹硬陶(以云雷纹为主要纹饰)共存的现象,可能代表了当时平潭岛本地土著与来自闽江下游地区文化之间碰撞、融合的过程。
陶猪尊
大家好!我是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的崧泽文化陶猪尊,出生在大约6000年前!我与同时期出土的大口缸、杯形豆等器物,展现出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等级或财富差异。
——来自“陶猪尊”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项目入选。经历多年的发掘工作,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连续近4000年的文化堆积,出土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陶器、石器、玉器等。崧泽文化时期墓葬有的随葬大量石器,有的随葬较多的网坠和形制类似于觽一类的陶质织网工具,说明当时社会应具备一定的分工。
磉墩
你好,我是来自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的磉墩。我是房址的基础部分,起承载柱子、柱础以及墙体的作用,是屈家岭先民为适应复杂地形,营造大体量建筑而进行的创新。我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奠定了史前基础!
——来自“磉墩”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项目入选。屈家岭遗址1954年被首次发现。2021年至2023年的考古工作,确认屈家岭南部台地存在以F38为代表的屈家岭文化高等级建筑区,发现黄土台基和数量众多、体量巨大、建造工艺考究的“磉墩”,是目前已发现“磉墩”的最早形态。
玉覆面
大家好,我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的“玉覆面”。你看我,由二三十件玉璧、玉珠和绿松石片组成,被发现的时候,摆放在墓主的额头、耳部、眼部、嘴部等处。专家推断,我的功能与西周时期的“玉覆面”相似,可能是大汶口文化一种独特的葬俗。
——来自“玉覆面”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河南永城王庄遗址项目入选。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该遗址可以确认为豫东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聚落。王庄遗址规模宏大,社会等级较高,其大汶口文化环壕与墓地的发现对探讨东方地区史前时期聚落形态非常重要。出土的“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
黄金覆面
大家好!我是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的黄金覆面。在我诞生的商代中期,已经具备了相当丰富的礼仪制度。我所出土的M2大墓是墓地中心大墓,与我一起出土的还有青铜器、玉器、金器、绿松石器、海贝等210余件随葬品。覆面习俗展现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文明及强大的文化张力,看到我,有没有让你想到远在巴蜀的三星堆呢!
——来自“黄金覆面”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项目入选。黄金覆面出土自该墓地二号墓,时代属白家庄期。书院街墓地发现的大型化、本土化黄金制品、黄金绿松石牌饰及黄金与玉礼器共存组合的发现,是中国黄金文化成型的重要标志,开启了商文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
八角形车衡饰
大家好,我是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墓地出土的铜八角形车衡饰。车衡就是车辕前段的横木,与车辕相连接,通过车轭绑于马颈处。我就是套在车衡上的饰件。你看我精美异常,还镶有绿松石,可以想象当时的车主身份等级有多高了吧!
——来自“八角形车衡饰”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入选。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墓地是黄土丘陵地区首次科学发掘的大型商代墓地,出土各类器物 200余件,较为重要的有M1出土的青铜车马器,包括铜铃、铜轭首、铜觽、镶绿松石铜八角形衡饰、衡末饰等。寨沟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出商代晚期陕北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对探讨陕北地区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了解晚商时期中原与边陲地区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
千年前,我从甘肃礼县的黄土梁峁上拔地而起,成体系、成规模的建筑群整体主次分明、规划严整、中心对称。经测算,建筑营造时所使用的营造尺约23.2厘米,与“商鞅方升”所显示的秦代尺度相符合。人们推测,我或许是秦始皇西巡所准备的祭祀场所,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形成初期的风格和气魄!
——来自“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项目入选。遗址外围依山势建有夯土围墙,墙内主体遗存由多座夯土建筑基址组成,现存总面积约28000平方米。中心夯土台为边长27.8米的方形建筑基址,土台中心建造边长约6.5米的方形半地穴式空间,空间地面铺设素面地砖,砖缝采用高超的填缝技术,形成密封地面。四角坪建筑群经过了严谨规划,形成如今所见的中心对称格局。结合所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推测四角坪遗址是一处有着特殊形制和功能,与祭祀相关的礼制性建筑群。
金代细白瓷涩圈印花盘
我是一只来自山西霍州窑的金代细白瓷涩圈印花盘,你看我身上的水波,仿佛要透过的洁白胎体漾出来了!像我这样的细白瓷,是霍州窑在金代成熟时期的主流产品,我身上支烧痕迹显示出当时的“擦涩圈”叠烧技术,水波禽鸟、缠枝花卉、莲花童子等细凸线纹印花也是那时的装饰特征哦。
——来自“金代细白瓷涩圈印花盘”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项目入选。霍州窑北宋后期开始烧造,金代达到成熟,并形成以细白瓷产品为主流产品、“擦涩圈”叠烧为主要装烧技术和细凸线纹印花为装饰特征的产品面貌。细白瓷产品胎体洁白坚致,器类小巧多样,釉层稀薄光亮,釉色洁净明快。霍州窑的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北方地区细白瓷发展史的缺环,元代更是成就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细白瓷生产最后的高峰,是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大贡献。
珐华彩莲纹梅瓶
我从南海西北陆坡的一号沉船中醒来,从明代沉睡至今,身上的珐华依然绚丽多彩,雍容不减当年。经过考古人员分析,我与所在沉船中的十多万件遗物,都来自当年的景德镇。随船漂洋出海的我们,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
——来自“珐华彩莲纹梅瓶”的自述
文物简介: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公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项目入选。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遗址水深约1500米。一号沉船遗址遗物数量超十万件,提取出水文物543件(套),其年代为明正德年间;二号沉船暂未发现船体,仅在核心区原木堆积中发现一根疑似船构件的条木,其年代为明弘治年间。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再现了明代中期海上贸易的繁盛景象。
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光明网联合制作
责任编辑:赵军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