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同里古镇地处太湖下游的湖荡平原,京杭大运河东畔。“醇正水乡,旧时江南”,同里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整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1996年,包括同里在内的若干古镇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称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申遗为契机,同里古镇进入全面展开保护工作的阶段。
同里几十年的保护历程,是一个以活态遗产保护传承为宗旨、不断探索保护与更新融合方式和融合尺度的创新过程。它的“活”,体现在以绣花功夫修复圩岛格局和河街空间整体风貌,自20世纪90年代起,累计已完成20余条街巷、15座古桥、所有河道清淤与活水工程,原有圩岛空间格局得到了保护与维持;它的“活”,体现在“修旧如旧”,同里镇尊重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在对退思园、丽则女学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利用原有材料,保存原有构件,使用原工艺;它的“活”,还体现在新旧融合,合理利用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维护风貌多样性,完整诠释同里发展脉络。
同里古镇
漫步古镇,游客除了能体会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香风古树带来的江南意蕴,更可以从保护传承下来的文物古建筑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绵绵浸润。
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同里镇富观街,是国内现存极少的治水机构遗迹,对研究太湖水利及行业衙署发展历史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这处珍贵的文化遗产,2012年4月,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文物局支持下,吴江区水利局、文物局和同里镇政府共同合作,将这处“同知衙门”旧址打造成为太湖水利展示馆,馆内设“太湖千秋”“智慧水利”“包孕吴越”“当代成就”四个单元,用410张图片、80余件(套)实物、书画和文献资料,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系统讲述了太湖流域的治水历史,目前已成为当地青少年的课外实践课堂。
水利同知署
崇本堂是同里镇富观街上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2年,共有四进二十五间房,堂楼木雕系该建筑精华所在。全宅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刻画花卉、八仙图、琴棋书画等,技艺精湛、美不胜收。因其环境雅致,格局适宜,经修缮后的崇本堂成为了“江南水乡婚俗馆”,是当地特色婚姻登记处之一,为适龄男女提供办理婚姻登记、举行吴地特色婚庆仪式的场所。崇本堂不仅为游客展示江南婚俗文化,更是精准找到了文物古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崇本堂
嘉荫堂是同里镇竹行街的另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厅“嘉荫堂”匾额下方,悬挂对联“闲居足以养老 至乐莫如读书”,正厅的梁头棹木造型,仿明代官员帽子上的帽翅形状建造,在五梁梁架底部左侧刻有“称心如意”,右侧刻有“笔锭高中”,其建筑布局和细节处的雕琢,体现家族祖先对后辈勤奋学习的谆谆告诫,更体现了对金榜题名的美好期盼。
嘉荫堂
退思园位于同里镇区中心,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园名源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1906年,退思园的第二任主人任传薪,将园内部分建筑作为校舍,打造“丽则女学”,成为吴江地区女子教育的先驱。1980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办公室筹办组及吴江县建设局与文管会为抢救太湖风景区的名胜古迹,将退思园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抢修。在退思园的修复及后续几十年的保护过程中,无论建筑式样还是布局,乃至墙体斑驳的岁月痕迹、漏窗图案文字,均按资料修缮,悉仍其旧。2000年,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公众开放后,退思园逐渐成为同里古镇最具标志性与吸引力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景点,同时也是本地居民闲暇游憩的活动场所。退思园的修缮和保护,以及成功申遗,引领了同里千年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退思园
丽则女学
漫步古镇,低头发现,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中,有些石板有字:“府界”、“一善堂袁界”……土生土长的导游姑娘笑着解答:“这是以前一些老宅子的‘界碑’,在古镇改造过程中,我们用拆下来的较为完整的砖墙铺路,是再利用,是纪念,也是文化的传承。”
实物传承、历史有痕、文化有根。活态的文物保护,赋予同里古镇文物古建以新的生命,它们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脉,为中华文化代言,助力精神血脉延续,文明薪火相传。
(作者:张硕 图片来源:同里镇)
责任编辑:杨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