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6.06

打印

版筑之间 匠心雕琢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古建集团修复师杨永胜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赵军慧

浏览次数:22991

  “地上文物看山西”,从史前文明到新旧石器部落,从陶寺遗址到夏商遗迹,从晋国城邑到秦汉墓地,从忻州佛光寺的恢宏到解州关帝庙的威仪,从金元戏台到明清晋商大院……庙宇、城墙、古桥、民居,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宝库”。这些古建筑之所以能保存至今,与山西的气候、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但更离不开山西人的精心呵护和文物修复师的辛勤付出。前不久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山西省古建筑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泥瓦作技术工、修复师杨永胜便是其中一员。

image.png

  杨永胜的家乡山西代县有着三大国宝级古建: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楼”的边靖楼、华北最大的文庙——代州文庙、拥有罕见圆形底座的阿育王塔。对古建之美,杨永胜从小就耳濡目染,也积淀了他对古建筑的深厚感情。起初他跟随一位泥瓦匠师傅学习,从普通的瓦工干起,为周边居民盖民房、瓦房。在那个年代,瓦作技艺传承的是传统工艺,使用的是手工工具,工作耗时费力,但这段经历让杨永胜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掌握了各类瓦作工艺技术。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杨永胜跟随师傅来到北京北池子修复四合院,从此与古建修复结下不解之缘。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悟性颇高的他很快掌握了泥瓦作文物修复的相关技巧。回到故乡后,他开始积极参与古建筑修复工作。

  杨永胜曾参与大同华严寺、浑源圆觉寺、五台显通寺等古建筑修复工作,泥瓦作技艺逐步提升。在太原市阳曲县青龙古镇的建设中,他了解了民居影壁、须弥座等复杂砖雕的制作技艺;在太原市府城文道9号、15号院及关帝庙维修项目中,他对历史街区建筑保护及保留传统风貌有了深入理解;在山东莒县莒国古城建设项目中,他掌握了春秋、汉、唐、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积累了古城建设经验。随着参与项目的增多,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对我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体会。

  一次对大同浑源古戏台的修复令杨永胜记忆深刻。那座戏台破损严重:房顶坍塌、墙体开裂,各类构件散落四处,在风雨中摇摇欲坠。面对如此状况,如何进行修复呢?“我们主要依据老照片修复,施工前还拍摄了局部照片,以便于按照原貌重建房顶,修补裂缝。对于缺失部分,虽然无法确切知晓原有形态,但遵循中国古建筑的对称美学,我们细心观察其结构,根据形状进行修复。”让破败的古戏台焕发出新生机,杨永胜心中洋溢着自豪之情。

  通过日复一日的工作实践,杨永胜不断打磨着修复技艺,钻研着泥瓦作技术的创新。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他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核心难题,杨永胜能够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逐一破解。在太原蒙山开化寺连理塔修复工程中,杨永胜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特别是在对连理塔塔刹仰莲座的修复中。连理塔塔刹基座为仰莲卷草造型,外观雅致但构造复杂且风化严重,修复方案要求恢复塔刹基座原有的仰莲卷草样式。施工初期,作为瓦工组技术骨干的杨永胜结合设计方案及残存现状,对塔刹基座进行了精细的测量分析。他多次与项目部沟通,通过绘制草图、放大样等方式,确定了塔刹基座的修复方案。在异形砖加工、青砖剔补及卷草造型制作三个修复环节中,杨永胜凭借丰富经验,巧妙地对设备进行了适当改造,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确保了异形砖的质量,修复成果赢得专家一致好评。

  没有古建修复任务时,杨永胜的主要爱好就是做砖雕。“我喜欢这个行业,喜欢砖雕。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经常一做就是一天。在别人看来或许有些枯燥,但是我却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砖雕的技术含量高,杨永胜也没有系统学习过,全靠自己去揣摩、观察。“一开始,我在雕刻房檐下的樨头时,时常出现失误。后来我自己买砖,一块块尝试,直至熟练。”爱好砖雕的他每到一处,都会探访周边古建筑,拍照留存建筑物上的精美图案,以便日后作为雕刻素材。原本平凡的砖瓦,在他精心雕琢之下,变身为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去年他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精准完成比赛内容的基础上,更完成加分项——在方砖上创作出“柿柿如意”的雕刻作品,最终荣获“泥瓦作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

  如今,杨永胜从事泥瓦作工作已有36年,手工砌筑、砂浆配制、砖瓦剪裁、泥瓦修补等传统泥瓦工艺的操作技能早已炉火纯青,文物修复所需的精细技艺他仍在努力不断提升、精益求精。年复一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的技艺让承载文明印记的一座座古建筑能够继续矗立在山川之间,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赵军慧)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