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6.07

打印

文化新观察|守护文化遗产的基层答卷

来源:新华社

作者:杨湛菲 施雨岑

浏览次数:22817

  6月8日,我们将迎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这个日子的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将在辽宁沈阳举行主场城市活动。这是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展以来,首次在东北地区举办。

  东北地区的文化遗产有怎样的特点?当地如何让文化遗产更好融入地区发展和人民生活?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记者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活动来到辽沈大地。从考古现场到文博场馆,从一线工作者到文博爱好者,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存间,记者感受着一线文保工作者各自精心作答“文化遗产保护”这张考卷,见证着基层文保力量不断壮大。

  【探寻】

  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走来,“何以中国”的问题,令人遐思无限。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外,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牛河梁遗址发掘领队贾笑冰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郭明正带领队员进行田野考古工作。

  “目前,我们对第一地点的认识是把它分作9个台基,正逐步厘清整体样貌,为红山文化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郭明介绍。

  牛河梁遗址发现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曾指出“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对它的研究,将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提供“北方模式”。

image.png

5月20日,考古工作者在牛河梁遗址考古现场察看。新华社记者 杨湛菲 摄

  在辽宁阜新,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早期重要文化遗址——“查海遗址”的相关发现,对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古工作者下一步目标是在查海遗址寻找文化线索,找到文化的源头。

  一代代考古人俯身而作,在田野与地层间,在遗址与遗物中,不断揭开史前文明的神秘面纱。

  【呵护】

  20世纪80年代,营口金牛山遗址发现距今近26万年的金牛山人化石。金牛山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空白,为这一时期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如今,相关测年研究仍在进行。

  面积约14公顷的遗址内,草木葱茏,石子路走起来并不轻松。营口大石桥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于忠旭介绍,除必要的遗址本体及载体加固保护工程以外,保护区内尽量少进行包括修路在内的人为干预,保持遗址的原有风貌,“保护好遗址,才能留待后人更好研究。”

  守护文物是工作,更是情怀。

  虎山长城沿丹东域内的边境线蜿蜒,它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56岁的虎山村村民周增财“从小望着长城长大”,是虎山长城的保护员。

  20平方公里的遗迹分布范围,走一遭要大半天。周增财“没事就会来看看”,一走就是30多年。他负责察看6个烽火台,保证它们维持原状。

  “我的眼睛就是监控。”周增财笑着说。长城的草木砖石他都熟悉,深深“印”在脑子里。守护长城,是周增财的任务,更是他内心的坚定信念:“长城是我们的国宝,是我们的骄傲。只要我走得动路,就会一直过来看看它。”

  【赋能】

  文化遗产不是死物,它在过去曾发挥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可以造福于人。

image.png

5月22日拍摄的旅顺大和旅馆旧址修缮工程现场。新华社记者 杨湛菲 摄

  旅顺实业学校旧址门前,火炬松挺立,洋槐花飘香。这座始建于20世纪初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已于去年5月完成修缮,先后举办过百家博物馆文创产品展览会、旅顺民俗展等活化利用项目,成为一处综合艺术区。

  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大连旅顺口区近代老建筑遗存众多,其中以太阳沟区域为典型代表。据统计,今年4月29日至5月3日,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500万元,均大幅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2024年1月,旅顺口区获评“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下一步,我们将分区域打造高品质生活社区、国家记忆博物馆群、文化旅游特色商业街区等,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成果更好融入生活、造福人民。”大连旅顺太阳沟文化产业园区工作人员王贵民说。

  用心守护,用心珍爱,用心利用……越多人把文化遗产放在心间,越有文明大国傲然屹立的不竭力量。

(新华社记者 杨湛菲、施雨岑)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