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8.15

打印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绽放时代新韵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徐国兵

浏览次数:14702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对于江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来说,意义非凡。6月,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在扬州举办“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全面推介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做法,向世界宣传包括大运河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传播中华文化精神,网络流量达到50亿+。扬州在这次现场直播活动中,成为焦点,多次出镜亮相,赚足了人气,引起轰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文化遗产保护显现的力量。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考察调研。在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扬州牢记嘱托,久久为功,坚定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image.png

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大运河申遗成功,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既是荣耀和责任,也是担当与压力,更是赋予和探索。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易,但更不容易的,是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并使之成为经典,作为示范,可以复制或推广。在这方面,扬州奋进发力、实干争先,探索走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赢的新路径。

  扬州与大运河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河城共生、城河一体是扬州最大的文化基因。大运河在扬州发展中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成功申遗,在保护第一的原则下,如何挖掘价值、有效利用,持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考验着一个地方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与能力。

  如何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大运河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护这篇大文章?扬州集中才智,系统谋划,推出一揽子行动方案,并系统扎实推进,夯实保护根基。

  规划先行,先后推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弘扬规划》《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等大运河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以规划引领,着力构建“一条主轴”“八大片区”“多个节点”发展空间新格局。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设立江苏省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大运河保护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为大运河保护提供强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实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奔赴。围绕大运河、大遗址保护,策划文物保护项目近百个,累计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8亿元。汪鲁门、卢氏盐商宅第、大明寺、文昌阁、树人堂等一大批国保、省保单位得到修缮。修旧如旧,文物尊严得到佑护,文保单位的真实性、完整性、可持性得到彰显。不仅如此,如何高效开展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需要大胆破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扬州主动会同有关高校专业团队,开展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研究,制定出台《扬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指导意见》,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原则、方向、审批、督查等进行明确规定。这样既推进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改变利用无序或过度利用的问题,又让文物建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惠及民生。目前,“广陵有盐“等一批项目顺利落地,取得开门红。

image.png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仲玉龙/摄

image.png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文化遗产是沉默的,却又诉说着精彩的故事;是静止的,却又拥有澎湃的心跳;是活态的,却又展示曼妙的身影。如何让文物说话,讲出最动听的故事,发出“最中国”的声音,这需要我们着力去做。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是一个缩影,开放3年多,接待游客800多万人次,成为最具创新及活力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吸引全国乃至全球游客慕名而来,一睹芳容,络绎不绝。说到底,科技助力、数字引领、新颖性创造博物馆、生态性内蕴博物馆……多种功能叠加,让人们眼晴为之一亮,原来博物馆还可以这样做。说到大运河,还有一个人物始终是绕不开的,那就是隋炀帝杨广。2013年,隋炀帝墓在扬州发现,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按照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和要求,建成开放遗址公园和博物馆。今年初开放后,一批珍贵文物展示展现,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全国展示隋朝历史和隋文化的窗口。此外,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点卢氏盐商宅第建成开放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尤受欢迎。

  越来越多的人尤其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知文物的同时,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的认同与追求,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当前,北护城河、小秦淮河文旅消费集聚区、三湾非遗集聚区建设方兴未艾,古运河夜间沉浸式旅游体验方案跃然纸上,大运河“十里外滩”综合整治如火如荼……假以时日,扬州定将再现“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的昔日盛景。

  悠悠运河,沟通南北,连接古今。在中国,在扬州,古老的运河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运河原生的故事正在演绎出时代芳华,运河的精神正在激发出创新活力,这是大运河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绽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厚重文化力量的体现。

(徐国兵)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