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9.06

打印

来博物馆,上“开学第一课”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翟如月

浏览次数:11316

  秋来丹桂香,又是一年开学季。暑期的“文博热”还未散去,“开学第一课”又给文物和博物馆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9月1日,一年一度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如期而至,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甲骨窖穴为千万学子们介绍古文字演化至今的历程,又从查海遗址石堆龙、仰韶遗址蚌塑龙、红山文化蚌龙等一系列考古发现,将中华龙图腾的演变发展娓娓道来。

  新学期的新课本里也加入了新内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全国统编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新版教科书,不仅补充了发掘于湖北十堰郧阳的郧县人,还对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进行了详细介绍。以焦家遗址墓葬出土文物说明大汶口文化制陶技术的进步,以龙山文化典型代表器物“蛋壳黑陶高柄杯”印证龙山文化时期高超的制陶技术。

  作为“第二课堂”的博物馆,也在新学期迎来了成群结队的“访客”。

  9月2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组织开展的“开学第一课——刨根问底话甲骨”系列活动在安阳市三家中小学校园同时举办,同时,新疆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宁夏银川市的万余名中小学生同步开展线上同上一节课。学生们看“一片甲骨惊天下”微展览,听《刨根问底话甲骨》主题课程,体验甲骨文雕版印刷,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感受甲骨文的魅力。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把博物馆“搬进”校园,携手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馆校合作新生态 共筑科学教育+”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授课老师生动讲解了采集自然、观察自然与收藏自然的方法,用一枚松塔揭秘种子与斐波那契数列的神奇关系,让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科学的奥秘。

  9月3日,来自金平县铜厂乡的百余名中小学生前往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参观研学。从金平县出土的珍贵大熊猫头骨化石到生动的远古时代场景复原,从古老的青铜器到精美的民族服饰,从滇越铁路到梯田分水木刻,大山里的孩子们在观察、体验中思考,收获了一场开学季的“博物馆奇妙之旅”。

  9月4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开展。百余名新生走进上海电影博物馆参观学习,在探索电影的历史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体悟百年上海电影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国歌诞生”展区前,新生们驻足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历程,回望一代电影和音乐先驱在中华民族风起云涌的百年奋进历程中汲取创作力量,铭刻民族意志。

  馆校合作推进思政课建设,在“开学第一课”上点亮了赓续红色基因的火炬。

  8月30日,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走进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举办“‘61号’开学第一课·红色文物进校园”活动,以“红色展览+革命文物+情景讲述”的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与文物的温度,将爱国志、报国情融入未来的理想追求中去。师生一同参观“红色记忆——中共中央在武汉”原创展览,三位中学生担纲文物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三件现场文物:李大钊的《狱中自述》、宋侃夫的党员登记表、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背后的故事。初二年级的谭同学说:“在学校能亲眼看见珍贵的文物,太难得了。这份泛黄的党员登记表让我一下穿越到宋侃夫的革命年代,也让我对家乡武汉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博物馆大课堂和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有机结合,馆校合作,探索共建“思政学堂”新模式。9月2日,在新学年“思政学堂”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们来到武平客家历史陈列馆、刘亚楼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中央苏区(武平)历史陈列馆、全国林改第一县陈列馆,从客家历史文化到中央苏区(武平)历史,看展览,听讲解,在展厅里感受家乡底蕴、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

  同一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县教育局举办了“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以革命文物展览结合红色历史宣传的展览形式,再现东北抗联历史和延寿革命历史,详细介绍延寿县的红色遗址遗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物的温度。“通过对东北抗联的精神以及延寿红色历史的深入了解,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坚定的革命信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不断积蓄奋进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参加完活动的同学表示。

(翟如月) 

责任编辑:翟如月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