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12.23

打印

文物普查基层行丨以创新举措提升文物调查质效

来源:国家文物局

浏览次数:836

image.png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对文化遗产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清查。高质量完成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既是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时代命题,也是时代赋予文物人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

  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第二阶段任务艰巨而关键,以区县为基本单元的实地文物调查时间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工作强度大,是文物普查外业工作最集中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创新方式方法,为提升文物调查质效提供了宝贵经验。

  例如,一些地区深化部门联动,与当地专业机构、高校、社会力量携手,充实普查队伍,形成工作合力;一些地区引入“高精尖”科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文物信息的快速采集、整理与分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一些地区招募志愿者参与到文物普查工作中,经过专业培训后协助收集文物基础信息,有效缓解了人员不足的压力,还增强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锚定目标、科学谋划,创新思路、质效并举,文物调查才能落实落细。陕西省在实地调查中采取“市级组队,逐县普查”的方式,探索出“文物定性,测绘定量”的工作新模式,彰显了陕西文博系统在资源整合与调配上的卓越能力。湖北省组织开展普查数据“东西互检”工作,以此了解田野调查数据采集的常见问题,形成数据采集与填报的规范模式。重庆市推行“老带新、新促老”普查工作模式,市区两级专家组既保障普查工作质量效率,又搭建了全市中青年文物保护专家培养锻炼的平台。

  这些创新举措体现了各地对文物普查工作宗旨、标准、总体进度和阶段任务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及具体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无论是多部门联动、跨学科协作,还是科技赋能、专家指导、群众参与等,都是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文物资源状况,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创新举措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调查任务;同时,营造“文物保护人人有责、文物普查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提升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和素质。

  高质量调查工作,贵在“真”和“实”。实地调查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在确保总体进度的同时,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好普查数据质量关至为重要。进度和质量并不矛盾,两者并进,相辅相成。既不能一味求快,简单以普查率评成绩高低;也不能只看质量,对阶段任务和进度不以为意。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表,将任务细化到每月、每周、每天,胸有成竹,扎实推进,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证调查数据质量。为此,要做好技术指导、抽查互检,加强普查质量管控。一些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调查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截至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659559处,复查率为86%,新发现文物点43355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是一次文物资源的全面摸底,更是一场文物保护理念与实践的迭代更新。创新举措、提升质效、久久为功,将为做好高质量文物普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翟如月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