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信息
返回列表

2023 06.08

打印

探寻非遗,薪火相传丨互动空间

浏览次数:38421

图片.png

  56个民族56朵花。在伟大祖国的百花园中,56个民族的文化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这期活动我们将带您了解曾经居住在兴安岭密林中,人口较少、过着离群索居生活的三个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他们的非遗文化。
  松嫩山野中的耕猎牧人——达斡尔族

图片.png

  根据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达斡尔族人口有132299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等地。达斡尔人早期从事农、牧、渔、猎等多种经济生产,后逐渐走进定居生活。1958年建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纸偶,是由人物头形和圆锥形人身的剪纸组合而成,高度从几厘米到20厘米不等,造型丰富,加之五彩缤纷的服饰配饰,使得哈尼卡纸偶栩栩如生,灵动可爱,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2007年,哈尼卡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山林草原的猎牧耕耘者—鄂温克族

图片.png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善于迁徙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人口数为34617人。在千百年的狩猎生活中,鄂温克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创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兽皮文化。“太阳花”就是鄂温克族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2015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太阳花由皮、毛和彩珠等材料制成,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和彩虹般美好的生活,寓意着平安吉祥,是鄂温克人的平安符。
  苍茫林海中的兴安猎者—鄂伦春族

图片.png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面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首童谣让我们认识了不惧严寒、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和黑龙江北部小兴安岭地区,目前仅有9168人。他们非常擅长用白桦树皮制作各种物品,并在上面刻画丰富的花纹图案。鄂伦春族桦树皮画,是充分利用整块桦树皮的天然纹理加以简单雕琢,呈现出一幅幅山水、人物、狩猎情景的生动图画。鄂伦春桦树皮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伦春族早期居住的房屋称为“撮罗子”,也叫“斜仁柱”,是一种尖顶形的木制建筑。夏天用桦树皮遮风挡雨,冬天则用狍皮防寒保暖,是一种极易拆解或搭建的房屋。撮罗子虽简陋,却帮助游猎在兴安岭中的鄂伦春族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生存,是游猎民族智慧的结晶。2009年,撮罗子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png

  欢迎大家走进互动空间,体验哈尼卡纸偶艺术,感受游猎民族的智慧,制作属于自己的吉祥饰品,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
  活动1:达斡尔族女孩过家家
  活动时间:6月13日-6月18日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互动空间
  活动2:照亮幸福路,朵朵太阳花
  活动时间:6月20日-6月25日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互动空间
  活动3:大兴安岭的童年记忆
  活动时间:6月27日-7月2日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互动空间
  活动4:深山中的家
  活动时间:7月4日-7月9日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三楼互动空间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