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流动的历史脉络,顺着奔腾壮美的“几”字弯,今天我们来到了“塞外粮仓、天堂草原”,祖国的北疆内蒙古!东西跨度约2400公里比广州到北京还要远一点呢!如此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哪些神秘的宝藏呢?北方青铜器竟然与中原青铜器如此不同?游牧民族天天把家当戴在身上?沉睡千年的陈国公主墓为何如此奢华她的身世背景等你揭秘!
《馆长来了》第五集内蒙古,内蒙古博物院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来到节目当中,带我们一起探寻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中原与草原的交流印记“许季姜”青铜簋
很多人认识“簋”这个字,应该都是因为著名的美食街“簋街”吧?那“簋”字和美食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看了咱们这件文物才知道,原来簋还真就是一个吃饭的家伙事儿~
商周时期天子会把青铜器赏赐给有功的重臣,所以后来青铜器上的铭文不仅记载身份,还会记载官职、功劳、事件等等,成了贵族身份的标志,这些青铜重器也就逐渐变得珍贵起来。
从“许季姜”青铜簋和其它器物的组合可以看出,小黑石沟墓葬内中原青铜礼器与北方系青铜器的共存,包括当时出土的大量反映文化交融的器物,都是当时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依据。
草原上翱翔的雄鹰 鹰顶金冠饰
看这件充满浓郁的草原气息鹰顶金冠饰,一看就是草原霸主的顶级装备。整个金冠反映了雄鹰俯瞰草原上虎狼噬咬马羊、弱肉强食的画面,展示着亘古不变的草原法则。
说起黄金,相信没人不喜欢。但是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它有更深层的意义,黄金饰品小巧、保值,易于携带又不易损坏,更适合游牧民族的“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而这种胡冠,也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引入到中原地区,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中原政权对古代内蒙古的有效管理。
黄河流域农耕民族的生存环境,相对于草原更具优势。而稳定的生活和财富的积累对于草原游牧民族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草原和中原,必然走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互动与交融。
千年前少女公主的惊鸿一瞥 “陈国公主”黄金覆面
“陈国公主”黄金覆面出土自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是一座真正的夫妻合葬墓。陈国公主最初被封为“太平公主”,经常有人说她是“草原太平公主”,陈国公主18岁的时候,在驸马,也就是她的舅舅病逝两年后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陈国公主虽不是皇帝的女儿,却血统高贵,陈国公主墓中陪葬品规模之盛,也能感受到她也曾是深受萧太后疼爱的孙女。不仅如此,“呜呼,自古人虽皆有死,陈国公主太夭年!”这句墓志铭很好的反映了辽国皇室对陈国公主的珍爱。那么,她的陪葬品究竟奢华到怎样的程度呢?
陈国公主的墓葬是迄今为止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契丹皇室墓葬,墓中如此大量的的黄金等珍贵器物,也可以看出辽中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兴盛。这幅黄金容颜,定格了这位年少公主的模样,也定格了当时的世界。面具之下又隐藏了怎样的故事?
《馆长来了》第五集,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志勇与来到节目当中,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武黎嵩一起溯源内蒙古黄河沿线的文物宝藏。
黄河与长城在这里握手,在辽阔的草原上,时代更迭,族群融合,文明演进。中华文明,便是根植在这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之上,绵延悠长!时光坐标会变,不变的是,双足所在,头顶之处,都是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