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3 10.30

打印

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0.21-10.27)

来源:国家文物局

浏览次数:41044

  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
  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通知》指出,普查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普查范围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此次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24年4月30日。各级普查机构要加强普查质量控制,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

图片.png

  澳大利亚向我国返还流失文物艺术品与古生物化石
  10月25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行仪式,接收澳方向我国返还共4件流失文物艺术品与1件古生物化石。其中北朝至唐彩绘陶制人物骑马俑、隋晚期至唐铜鎏金佛立像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潜龙化石,均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艺术部文化财产、收藏品和文物办公室在海关入境环节截获。这是继2015年澳方向我国返还1件清代观音像以来,澳方再次向我国返还文物艺术品,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和澳大利亚公民首次向我国捐赠文物艺术品,标志着中澳两国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图片.png

  北京
  “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活动举办

  10月26日至30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活动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活动创新“运河焕新”主题分享会形式,相关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北运河生态环境提升、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创新传播、大运河文化保护等方面做主题发言,发挥网络传播作用,全面宣传北京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最新工作成效。

图片.png

  三条文化带上一批古迹迎修缮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陆续对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方案作出批复。通州区将进一步对张家湾遗址及通运桥周边进行环境整治,做好修缮后相关文物日常养护工作。八达岭长城管理处将对关城北边墙坍塌区域存在鼓胀病害的墙体进行监测,加强日常巡查,确保文物本体及游览安全。居庸关东山长城段南关闸楼至5号敌楼中段城墙南侧的危岩体将进行加固。此次潭柘寺的修缮纳入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灾后保护项目计划,将对古建周围坍塌的堡坎墙进行加固。

图片.png

  山西
  第六届山西文博会尽显三晋文化产业新气象

  10月19日至23日,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太原举办。综合馆主要由山西省文旅厅、省文物局、云冈研究院、各市委宣传部、综改区、省级专业镇和省属文化企业牵头组展。在山西省文物局展馆、云冈研究院展区等区域,从“文物魔墙”、裸眼3D文物、“数字云冈-元宇宙”、数字VR等文物保护利用最新成果,到数字营销策划、动漫创作生产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充分展示山西在文化传承、文物保护、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全新气象。开幕期间签约9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包括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

图片.png

  内蒙古
  “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持续展出

  连日来,“黄河从草原上流过——鄂尔多斯历史文化陈列”在鄂尔多斯博物馆持续展出。该展在原有展览基础上重新设计规划,整合最新的文物研究,展厅面积7100平方米,展出4000多件(套)文物,共有“多元文化的萌生之地”等3个展厅,以萨拉乌苏遗址为重点,全面系统呈现鄂尔多斯地域的历史发展和多元文化,利用VR、虚拟现实、数字复原、三维动画等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充分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沉浸式触摸历史脉搏。

图片.png

  辽宁
  “从奥尔梅克到阿兹特克——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开幕

  10月26日,“从奥尔梅克到阿兹特克——墨西哥古代文明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分为“中美洲的精灵”等三个部分,154件(套)来自墨西哥的珍贵藏品亮相,包括“王子”豹人石雕、“雨神特拉洛克陶像”“玉米神石雕”等,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300年到16世纪。2023年是中墨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辽宁省博物馆携手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大神庙博物馆等9家墨西哥文化机构推出本次展览,旨在让观众跨越时空、超越国界,感受墨西哥文明。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3月3日。

图片.png

  吉林
  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揭牌

  10月25日,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程序发布会在该校举行。该实验室依托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围绕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展开交叉研究,已于近日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实验室。“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程序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青铜器研究领域,依托微信小程序平台,实现青铜器智能断代与分类、青铜器数据库两大主要功能,既能帮助普通用户了解青铜器,也可以在专业研究、教学工作中起到参考、辅助作用。

图片.png

  江苏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特展开展

  10月23日,“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特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本次特展由吴文化博物馆、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出来自古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98件/套,包括法尔内塞收藏的藏品和出土自赫库兰尼姆、庞贝古城的珍贵文物,囊括雕像、银器、玻璃器、湿壁画、马赛克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古罗马艺术、人物肖像、色彩运用、技术等方面展开阐释,旨在带领参观者饱览古罗马文明的多重面貌。

图片.png

  浙江
  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举办

  10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部指导的“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在杭州举办。本次论坛以“守护中意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为主题,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物局、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办,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承办,中意两国文物部门代表、专家代表围绕中意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验开展对话,杭州、维罗纳等中意结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机构代表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进行交流。

图片.png

  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启环球巡展
  10月24日,“丝路绮粲—中国丝绸艺术展”开幕式在布达佩斯举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的“国丝环球展柜”项目同时启动。该项目计划构建“带着U盘去巡展”的国际办展新模式,借此讲好中国丝绸文化故事,旨在建立一套以“数字展示+代表性展品”为标准化结构的展览组织形式,打造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高校、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公共空间等巡回展示的标准化丝绸文化展览,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图片.png

  广东
  广州发现南越国时期大墓

  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露,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镬盖顶岭遗址发现一座西汉南越国时期的大型越人墓葬,独占镬盖顶岭,围沟东西长18.6米,墓坑底用小石块铺垫成石床,上置木椁,茔域外围西部和南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柱洞。考古人员认为,镬盖顶岭越人墓的考古发现,为早期岭南文明探源和中国化进程的研究阐释增添考古实证,也进一步说明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广州东北黄埔九佛-萝岗一线是史前至秦汉时期南越先民重要的聚居区。

图片.png

  广西
  外媒代表探访广西千年汉墓复原室

  10月25日,“推动高质量发展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2023境外媒体看广西采访活动启动。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主办,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主流媒体、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代表走进广西,通过外媒视角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广西故事。当天,媒体采访团走进广西贵港市博物馆,探访距今2000多年的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探寻这座闻名遐迩的汉代陵墓背后的故事;参观贵港历史文物展,深入了解贵港的铜鼓文化、海丝文化。

图片.png

  重庆
  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发展联盟成立

  10月23日,城口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发展联盟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城口县与宣汉县、紫阳县等12个县(市、区)现场签订《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发展联盟,发布《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发展联盟”城口宣言》。24日,以“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的纪念红军挥师城口90周年座谈会召开,传承弘扬红军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共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新思路,共商融合发展新路径,共聚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合力。

图片.png

  贵州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论坛召开

  10月23日,以“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长征文化”为主题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论坛在遵义举行。该论坛由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指导,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5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介绍建设成果及经验,长征沿线省(区、市)共同发布“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长征文化”联合倡议。圆桌对话环节聚焦建设过程中的共性难点和问题,探讨如何持续高质量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长征文化数字展示项目(“红飘带”)启动试运营,成为集文化、科技、艺术于一体的以长征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

图片.png

  云南
  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举办

  10月24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分论坛·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在楚雄举行。该论坛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主办,发布《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元谋倡议》,签订《元谋人纪录片》合作备忘录、《画说元谋人》画册合作协议、《元谋人系列绘本》创作出版合作协议及《探源元谋人》合作协议,全国各地文物、考古、文化等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探源相关理论研究”“数字赋能文物”“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与保护传承”等主题展开研讨交流。

图片.png

  陕西
  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

  10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聚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紧扣时代命题、回应现实关切,邀请国内外800余名考古学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精彩汇报与深入交流,是新时代考古工作者用实际行动阐释弘扬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实践。大会期间,组织面向公众的27场考古讲座,进一步促进考古成果传播。

图片.png

  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10月24日,“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在延安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延安市人民政府承办,主题为革命文物、革命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谋划思考如何更好保护革命文物、弘扬革命文化、努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会上举行长征纪念馆联盟成立仪式。与会专家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革命纪念馆与革命文化,革命文物价值评估、保护修缮和展示展览进行案例交流和深入研讨。

图片.png

  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开馆
  10月27日,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榆林举行。该活动以“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为主题,由榆林市文旅局和佳县县委、县政府主办。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6780平方米,展陈文物和实物1万多件,包括“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河汤汤睇四方”“文明曙光耀九州”“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安澜海晏清”等主展厅以及“‘昂米’就在岸上住”专题展厅,通过文物、图版、浮雕、沙盘、游戏互动、VR体验等多种展陈形式,助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图片.png

  陕西侦破文物案件271起
  近日,陕西省公安厅对外公布,今年1月至9月,陕西公安机关共破获文物案件27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6名,追缴文物4623件,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1145件。今年以来,陕西省公安厅确立“快破案、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抓在逃人员、追文物”的目标,在全省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秦鹰-2023”专项行动,采取挂牌督办、厅长令督办、通报约谈、召开调度会等措施,把打防文物犯罪重点从追求“破案数量”向“抓逃追赃”转变,确保文物安全。

图片.png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