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博动态
返回列表

2024 03.11

打印

两会 · 聚焦丨全国政协常委李群: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人民网

作者:韦衍行

浏览次数:33015

image.png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根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作出部署。日前,人民网“文艺星开讲”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就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安全、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博物馆热”、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方面工作回应社会关切。

  人民网: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提案?2023年,国家文物局收到了多少件建议提案?办复情况如何?

  李群:今年我带来的是《关于重视文物科技领域院士培养的提案》。文物考古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目前我国文物科技领域院士基本属于空白。建议重视培养文物科技领域院士,并在增选“两院”院士时给予考虑。同时,增设文物科技方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逐步建立可持续、有梯度的人才储备库,推动文博领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

  2023年,国家文物局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86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23件。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努力推动建议提案转化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制度举措,实现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人民网:2024年文物工作将如何发挥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李群: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实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是守护文明瑰宝,加强保护管理。全力配合文物保护法修改,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和相关条例制定修订工作,筑牢文物“应保尽保”法治屏障。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健全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构建国家文物督察体制,守好文物安全底线。全力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

  二是夯实文明之基,深化考古研究。秉持“大考古”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夏商文明研究工程,聚焦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等关键问题攻关,加强多学科协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三是传承文明根脉,推动合理利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考古遗址公园等建设,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博物馆改革发展,建立国家文物鉴定体系,促进民间收藏和文物市场有序发展。构建全类型、全链条、全媒体、全方位的文物宣传体系,打造更多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传播品牌。

  四是滋养文明形态,增强交流互鉴。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物合作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事活动机制,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成员国等在古代文明研究、联合考古、古迹修复、博物馆交流、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人民网: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该如何进一步保障文物安全?

  李群:我国文物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泛。近年来,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仍面临着盗窃盗掘等文物犯罪活动多发、文物建筑火灾风险较高、安全防范机构人员不足等问题,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推动解决。

  2023年,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与文物部门密切合作,持续加大文物司法保护力度,切实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用法治守护中华文脉。下一步,我们将督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充分发挥全国文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职能作用,实施文物安全联合督察机制,推动文物安全考核机制向市、县政府下沉,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向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延伸。持续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会同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建立长效机制和协调机构,坚持专项打击和常态打击相结合。深入开展文物行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指导各文博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处置初起火灾能力和火灾防控能力。大力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文物安全监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强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和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人民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全面启动,能否请您介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部署及进展情况?

  李群: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次普查将践行应保尽保理念,为构建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当前,普查试点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开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成立省级普查领导小组,重庆、江西、安徽等省份已完成辖区内全部市、县级普查领导小组组建,北京、辽宁、江苏、福建、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已正式印发省级普查实施方案,18个省份已经召开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人民网:今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去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也建成开放。请问国家文物局在加强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李群:2023年,国家文物局指导实施良渚、二里头、隋唐洛阳城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大遗址保存现状进一步改善;推动贾湖、石峁、殷墟、七个星佛寺等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大遗址展示体系进一步丰富;指导15个省份创建省级考古公园,培育跨区域专题遗址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效益进一步彰显。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持续推进良渚、石峁、二里头、殷墟、琉璃河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全面实施蜀道保护利用工程,推广考古研学基地、智慧园区建设,完善考古遗址公园战略布局,启动第五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大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建设指导力度,培育陶寺、长江三峡等考古遗址公园,努力推动大遗址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image.png

殷墟博物馆“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展厅。(国家文物局供图)

  人民网:今年春节,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数达7358万人次。“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门庭若市”已成为许多博物馆的日常。该怎样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李群: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随着公众参观需求持续增长,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多样化的文化供给形式受到观众青睐,博物馆发展成绩赢得充分认可。博物馆出现的“预约参观难”,是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博物馆建设。新建一批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和成就的重点博物馆,推动中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均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公众参观博物馆提供更多选择。升级改造重点博物馆服务设施,拓展场馆空间,优化参观路径,提升博物馆承载量和观众参观体验。

  二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调度,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推动一些精品展览或活动在不同场馆举办,实现观众分流。挖掘省级以上热门大馆潜力,帮扶中小博物馆发展,扩大优质服务的覆盖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高品质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三是拓展服务形式。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教育”,破除“数字鸿沟”,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展。深化博物馆与社会、社群、社区合作,打造公众“身边的博物馆”。通过进社区、进校园、流动博物馆等形式,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

  人民网:近期,西周文物丰邢叔簋结束四十载异乡漂泊回归祖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023年,国家文物局在文物追索返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群: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国家文物局成功从美国追索回被盗流失40年的一级文物丰邢叔簋。2023年有5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包括挪威返还的7件圆明园雕西洋花石构件、美国返还的2件北朝至隋彩绘贴金浮雕石床前档文物。

  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不仅体现在追回多少件文物,还体现在推动建立该领域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近期,国家文物局与美国政府第3次成功续签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目前与我国签署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间协定的国家达27个。举办“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中国主场活动,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瑞士、德国、埃及、希腊等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参加,取得良好效果。

image.png

西周丰邢叔簋。(国家文物局供图)

  人民网: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文物局将部署开展哪些庆祝活动?

  李群: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策划推出“延安十三年与中国民族命运共同体”“重走进京赶考路”等系列精品展、主题展和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建国75周年”主题活动,全面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人们切实感悟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聚焦各行业发展,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物保护管理,国家文物局还将与相关部门联动,策划推出“共和国印记”等系列主题活动。

(人民网 记者韦衍行)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