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身边的文化遗产

时间:2022-06-11 浏览次数:10491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自古以来是各民族繁衍生息的家园,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长城
  长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伟大工程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所谓“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起西辽河流域,经燕山、阴山、贺兰山,到达湟水流域和河西走廊。其中部南临农耕发达的黄河流域,北倚牧场广袤的北方草原,是中原腹地与北方草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主要区域。

图片.png

坡根底秦长城

  据调查,内蒙古历代长城墙体总长度为7570千米,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遗址遗迹共13728处,是中国现存历代长城遗迹最多、最集中、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省区。

图片.png

固阳秦长城

  长城地带处于气候过渡带,是农耕与游牧的过渡地带,也是一条特殊的文化地带,见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交往,长城两边各民族唇齿相依,早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家园。

图片.png

口子上明长城

图片.png

口子上明长城

  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北20公里处的闪电河北岸,蒙古语称之为“兆奈曼苏木”。元上都是元朝的两都之一,始建于1256年,由汉臣刘秉忠主持规划。城市背靠山峦,南临闪电河(古滦河),放眼一望无垠的草原,气势恢弘,被命名为“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依中原旧制,建元中统,并将开平升为府,置中书省。1263年,正式诏令开平府为上都,同年迁都燕京,元上都随后成为元代诸帝避暑与处理政务的夏都。

图片.png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此前长达300多年来的政治割据局面,漠北岭北行省的设立,宣政院对青藏高原的统辖,大规模扩展了古代中国的疆域。元上都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遗址被收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图片.png

  元上都遗址分为城址、墓葬区、铁幡竿渠等几大部分。其中,城址由宫城、皇城、外城和关厢四大部分组成:宫城呈长方形,东西宽570米,南北长620米,现存城墙高约5米,宫城四角建有角楼,城内有大安阁、穆清阁等建筑遗迹。元上都地下文物埋藏异常丰富,目前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建筑构件、石雕制品、瓷器、陶器、钱币、金银器等珍贵文物。

图片.png

图片.png

  如今的元上都,在考古学者们的发掘与保护下不仅古韵犹存,每逢夏季,草原上盛开美丽的金莲花,远远望去,犹如金色的海洋,也可谓是上都独特的景色。
  万里茶道-内蒙古段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重要的经济、文化国际通道,是中国文明向欧洲传输和欧洲文明向中国传输的共享文化线路,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普遍的文化价值,是与汉唐“丝绸之路”、西南“茶马古道”、宋元“海上丝绸之路”齐名的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国际大通道。
  内蒙古是万里茶路的重要途径地,也是茶叶贸易的重要中转地和集散地,是中原与草原地区经贸、文化交流民间往来的主要通道。内蒙古地区在万里茶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内蒙古境内大的茶道路线加起来就超出万里。
  近代内蒙古很多城市如归化城、包头、隆盛庄、多伦、海拉尔、定远营都是由于茶道而兴起,很多移民都和当年的茶道相关,内蒙古地区今天的经济、文化、生活习俗都深受其影响。

图片.png

伊林驿站博物馆

图片.png

  内蒙古是万里茶道上唯一毗邻俄蒙的地区,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万里茶路的申遗,对内蒙古地区来说,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将对内蒙古地区的文化经济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2019年3月22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