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双鱼纹金指剔,长6.6厘米,宽1厘米,重11.7克,内蒙古博物院藏。该器物纯金制作,柄部造型复杂,主体呈双鱼纹,双鱼两鳃相对,张口托荷,两鳍相连,尾部束带。头、尾各饰有荷叶、莲蓬、联珠等纹样,下接双面斜刃斧头状刀头。刀柄顶部作鸡心形花板,叶心有圆孔与小金环相连,便于系带。
这件器物使用的双鱼纹结合莲蓬的造型,可视为繁衍、丰收、富裕的象征,有“连(莲)年有余(鱼)”的吉祥含义。鱼纹是我国传统纹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鱼纹陶器和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正是原始社会对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的崇拜,是人们在恶劣环境下对生存繁衍的一种期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及佛教的东传,鱼纹、莲纹开始广泛应用于佛教题材的工艺品中;秦汉时期则主要出现在画像砖、瓦当等建筑构件当中;直至宋元辽金时期,鱼纹在各种陶瓷器中大量使用,金代双鱼纹铜镜是极具代表性的器物。西夏窑址或遗址中,磁窑堡、回民巷、西夏陵地等都出土有鱼纹盆,是西夏瓷器的大宗产品,可见鱼 纹在西夏瓷器装饰中极为重要。宁夏灵武市回民巷西夏窑址出土一件鱼纹盆,内口下刻一带卷草纹,其下刻水波鱼纹,外壁有几周弦纹。西夏陵出土三鱼纹白瓷盆一件,上部为一周水波纹,下部为三鱼纹。
鱼纹从新石器时代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鱼作为人们的食物来源之外,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障之一,是早期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后逐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象征,成为对自然界事物的多神崇拜的一种,是人们对原始崇拜的一种延续;其次,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代表多子多福,在古代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情况下,繁衍和传承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希望鱼的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自己身上;另外,鱼音同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如意,生活富足,发财富贵的寓意,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寄托在鱼这一纹饰当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有一说为,双鱼纹代表相濡以沫,表示雌雄双鱼在水中游弋,互相表示关爱,象征夫妻生活幸福美满,这种说法虽未得到考证,但同样可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此件金指剔出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高油房城址,同批出土文物多是装饰品和生活器皿,如耳环、指剔、冠饰、盏托、金碗等,吸收了宋代金银器玲珑精巧的特点,在纹样上也同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使用具有吉祥意义的凤、鱼、莲蓬、牡丹、芍药、西番莲、卷草等作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体积都较小,细部刻画精细,设计复杂,形象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纹饰图案方面,采用了线雕、浮雕等手法,制作工艺则运用了铸、锻、焊、抛光、切削、钻孔和鎏金、锤揲、镶嵌等技术,可见西夏金属制作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与中原的技术不相上下。
典藏部云彩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