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花纹“纳石失”辫线袍

时间:2023-11-10 浏览次数:9060

图片.png

  元代。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村出土,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院。袍长142厘米,两袖通长246厘米,袖口阔14厘米,下摆宽115厘米。交领,右衽,窄袖,束腰,下摆肥大拖地,腰部右侧钉有以黄色绢带制作的6对扣袢及54对作束腰的辫线。面料为方胜联珠宝相花织金锦。底襟、左下摆夹层处及两袖口在以圆圈勾勒的规矩方格内有一对对称的人面狮身为中心的团窠纹。人面狮身兽头戴王冠,有翼,尾细长、下垂,圆脸,面若孩童,双眸有神,作回首顾盼状。中心空白处填以不同的花朵,边缘饰卷云纹和草纹。双肩至袖部沿着纬线方向延伸一组四出花纹。袍面图案主题突出,画面饱满,方圆之间尽显包容万物,涵盖一切的磅礴气势。

图片.png

  锦因其复杂的工艺和高超的织技成为历代织造技术最高水平的代表。《释名·释彩帛》:“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为尊者得服之”。织金锦,即在制作花名织物过程中将彩纬换成金线,多为金片,成为插金织物,平时的称之为织金织物,如织金绢、织金罗、织金缎等,其中有不少人们都称之为织金锦,当视具体风格效果而定。元代也将其称为金段匹。织金锦在元代深受蒙古王公贵族的喜爱,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成为元代重要的丝绸品种之一。元代金缎匹分为纳石失和金段两大类。其中,纳石失数量少,品格高。
  纳石失是元代最著名、最具特点的加金织物,又称为纳赤思,是波斯语织金锦Nasich的音译。纳石失为特结型的加金织物,使用两组纬线,一组专门起地组织,与地纬交织,另一组专门固结纹纬。在新疆盐湖古墓、甘肃漳县元墓、湖北隆华鸽子洞等均有纳石失织金锦的出土,皆为特结型的重组织。人面狮身的斯芬克斯与鹰喙兽身的格力芬是纳石失上主要流行的对兽纹。人面狮身纹是典型的西域题材,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
  元朝妇女服饰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元代《通制条格·衣服》载:“职官除龙凤纹外,壹品贰品服浑金花,叁品服金答子。……命妇衣服壹品至叁品服浑金,肆品伍品服金答子,陆品以下惟服销金并金纱答子。” 金搭子指一块块面积较小、形状自由的散点式饰金图案,且图案大多以印金为主,仅有少量为织金;销金也是一种印金工艺。而辫线袍是以整幅缎匹裁剪,通身金花的织金锦,当系浑金。因此袍为女袍,故此件辫线袍的主人应为一至三品命妇,地位尊贵。
  辫线袍衣料考究,做工精湛,纹样新颖,代表了元代织造工艺的最高境界。其以元代为中心,横向融合中西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织造技术,并为后代织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件辫线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典藏部  马颖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