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系列讲座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冯朝晖

时间:2025-05-07 浏览次数:53

  “五一”假期第一天,“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学术讲座在中国考古博物馆启动,容纳160人的演讲互动厅座无虚席,观众聆听中国考古故事热情高涨。

  刚刚揭晓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过去一年考古成果的突出代表,涵盖了人类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过程、夏商周考古、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等多个领域,为研究和阐释中华文明提供了最新考古材料,进一步实证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深受社会瞩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考古博物馆联合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举办“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入选项目的负责人或有关专家,解读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成果、学术价值和背后的精彩故事。

  首场讲座“封疆授土 太保墉燕——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新发现”,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琉璃河考古工作站站长王晶主讲。今年恰逢北京建城3070周年,琉璃河遗址“太保墉燕”铭文的发现和两重城垣结构的揭示,为北京建城史提供了实物证据,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填补了青铜时代城市建造的文献空白。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告诉记者,中国考古博物馆自2023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持续举办多个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至今已举办70期。这次“五一”特别活动期间,5月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肖小勇主讲“梵音回响 佛光初现——新疆喀什莫尔寺考古新发现”;5月5日,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主讲“十年一城——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考古新发现”;同时连续5天播放致敬中国考古百年的5集纪录片《仰韶故事》。

(冯朝晖) 

责任编辑:杨亚鹏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