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博博会”分会场新展上线 | 邂逅“吉金之滇” 探秘古滇国青铜文化

编辑:蒋丽楠 郑妙

时间:2024-08-22 浏览次数:11130

image.png

  8月21日,“吉金之滇——古滇国青铜文化展”在内蒙古博物院二楼临展厅展出。

image.png

image.png

  内蒙古博物院携手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精选205件文物,带领观众一起探寻古滇国的青铜文化,感受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战国晚期,楚将军庄蹻(qiāo)率军来到滇池盆地,后因秦国军队阻断归途,庄蹻和他的军队遂滞留当地,遵循当地文化,变服易俗,建国称王。

  这是最早记载滇国的文献。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后不久,古滇国逐渐隐去了影踪。直到20世纪50年代云南晋宁石寨山滇国王族墓地的发现,“滇王之印”的横空出世,才让古滇国的光辉重现。之后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古墓群、昆明市官渡区羊甫头墓群等多个重要滇文化遗址的陆续考古发掘,出土滇国文物数以万计,这个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代王国逐渐向世人展露真容。

  第一部分 古国重光

  云南青铜文化发轫于商周之际,勃兴于战国,西汉达到鼎盛,东汉逐渐没落。滇池盆地是云南面积较大的一个山间盆地。滇池水域宽广,四季如春,周围土地平坦,田渔丰饶,适宜人居。战国晚期,生活在滇池边的“滇人”崛起称王,成为云南青铜时代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image.png

五牛一鼓铜贮贝器  战国  云南省博物馆藏

image.png

立牛曲管铜葫芦笙  西汉  云南省博物馆藏

  第二部分 青铜铸史

  战国末至东汉初是云南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以“滇国”青铜文化为代表,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态万千,异彩纷呈。不同于商周中原青铜器崇神、重礼的程式化、符号化,滇人在充分汲取多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熔铸成一件件青铜艺术杰作,堪称世界青铜文明史上罕见的、不可复制的个案。

image.png

猛虎袭牛铜枕  战国  云南省博物馆藏

image.png

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  西汉  云南省博物馆藏

  第三部分 融合一统

  滇王受印和益州郡的设立意味着云南正式走向中原王朝行政管辖之中,同时也是滇国走向衰亡的起点。《史记·平淮书》记载汉武帝“通西南夷,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大量的移民涌入,为云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东汉以后,云南主要交通干线上的城镇文化日益与内地趋同,汉式器物成为云南墓葬的主角。滇王黯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崛起的新的政治势力——南中大姓。

image.png

舞俑铜鼓 战国

云南省博物馆藏

image.png

动物搏斗场面铜贮贝器 

西汉 云南省博物馆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创造出高度青铜文明的滇人逐渐向南迁徙,历经漫长的岁月,与西南边地一些民族融为一体,成为现代一些民族的祖先,树立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交往融合的典范。本次展览特别设计加入了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为代表的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内容。区域特点鲜明、时代特征突出的南北吉金文化有着密切的互动,在动物型铜饰件、管銎铜啄、铜剑、权杖等器物上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滇王之印、铺首衔环、博山炉等具有中原文化因素器物的出现,同样散见于北疆大地上,实证了中原王朝设立郡县、屯田戍守、移民实边的边疆治理成效,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image.png

长角羊形贴金铜车饰 战国 内蒙古博物院藏

image.png

卧式无角青铜鹿 战国 内蒙古博物院藏

  想了解更多展览内容?快来看线上直播。

image.png

  8月22日上午10:00,策展人邀您一起探索古老而神秘的古滇王国,一同感受古滇国青铜文化的灿烂辉煌。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