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信息
返回列表

2025 04.17

打印

“生生长流”系列解读 | 辽宋夏金时期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多元风貌

编辑:蒋丽楠 郑妙

浏览次数:140

  公元10世纪以来,内蒙古黄河流域先后经过辽、北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开发和治理。这一时期黄河河套地区大多为草原牧场,也有农耕经济与城镇贸易。北方政权多效仿和学习中原制度、礼法,采用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措施,推动了河套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民族融合。

image.png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万部华严经塔

image.png

  万部华严经塔,建于辽代中晚期,因表面涂有一层白垩土,又称白塔。千年来巍然屹立于阴山之下,素有白塔耸光的美誉,是呼和浩特现存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见证了丰州城四百余年的兴衰变迁,展现出一幅北方各族交融发展的生动画卷。

  辽代马具

image.png

  马是契丹人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契丹马具制作十分考究,一套马具通常包括鞍、镫、络头、衔镳、盘胸、鞧带、障泥等多个部件。北宋将契丹马鞍称为“契丹样”,与端砚、蜀锦、定瓷并列为“天下第一”。这些制作精良的马具不仅蕴含着契丹人对马的喜爱,体现出辽地的生活习俗和畜牧业和手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物质载体。

image.png

吐尔基山辽墓出土马具

image.png

镶嵌水晶松石饰蟾蜍金戒指

image.png

玛瑙臂鞲

image.png

妆具形玉组佩

image.png

白釉鸡冠壶

image.png

黄釉葫芦形执壶

image.png

绿釉、黄釉龙纹方盘

  宋代长城烽燧

image.png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宋代长城烽燧,历经千年,保留至今,是珍贵的长城遗存。北宋在其西北地区构筑的长城、寨堡体系,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是戍边军民的生活场所,也是宋、辽、西夏间互市贸易的节点,见证着中原民众与北方部族间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image.png

人物故事画像砖

image.png

舂米画像砖

  黑城遗址

image.png

黑城遗址

  黑城又名黑水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该城建于公元九世纪,西夏在此设置“黑水镇燕军司”,是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和边防要塞,元代扩建此城,设“亦集乃路总管府”。遗址东西长470米,南北宽384米,总面积18.05万平方米,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image.png

黑城遗址佛塔

  辽、西夏、金承唐风宋韵,在与中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有效的开发与治理,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丰富和深化了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为元明清时期更深层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