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信息
返回列表

2021 06.10

打印

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长城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清水河明长城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研究

浏览次数:27628

       明长城是我国历史上费时最久、工程量最庞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对于研究明朝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种学科都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位于清水河县口子上村的明长城遗迹是明朝军事要地大同镇和山西镇、重重防线内外长城的分界处,其地理位置有着重要意义,可通过实地考察补充相关资料,同时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

       由我院会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赤峰学院共同承担的内蒙古博物院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长城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清水河明长城遗产数字化保护与研究,于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完成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的长城本体病害及周边居民现状调研工作。

一、项目目标及遗产地现状概述

       本项目旨在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对内蒙古清水河县境内明长城口子上村区段文物本体保存现状、病害及成因、遗产地周边村落人居状况,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长城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探讨。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最南端,东南以长城为界,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偏关县接壤;西濒黄河,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与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相毗邻,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域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辖4乡4镇和1个工业园区,103个行政村、6个社区,798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户籍人口14.7万,常住人口8.9万人。

       口子上村位于清水河县东南隅,为自然村,隶属于北堡乡老牛坡行政村,现有人口不足120人,均为老人及学龄前儿童。

       明长城的主边及次边在口子上村交汇,规模宏大,主边及次边的墙体、烽火台、边堡等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均为夯土砌筑,部分墙体、边堡遗址尚保存有大量的包砖和长条基石。

长城主边遗址全貌

二、项目预期成果

本次项目长城遗址调查范围分布图

       本项目调查区域以口子上村为核心,包括水草沟村、泉子沟村、九墩村(山西平鲁区)、八墩村、六墩村、喜花峁村、十七沟村共计八个自然村分布的长城,长度为25.8公里。

预期成果主要包括:

1)清水河县明长城口子上区段保存现状和以往考古和保护工作情况;

2)本区段长城病害及成因分析;

3)本区段长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测绘精度为0.1m),绘制DEM数字高程影像图,典型病害区域立面图及数字模型图;

4)本区段长城赋存环境特征;

5)长城遗迹本体(墙体、烽火台、边堡)的土体工程特性实验分析报告;

6)本区段长城沿线民居现状调查(包括村落整体现状、留存人口现状、经济来源、产业结构、民居建筑形态等);

7)本区段长城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三、第一次现场调研成果

       2020年10月27日至31日,项目组成员赴现场调研。对口子上、水草沟、泉子沟三个村落的长城遗址进行本体病害分析,勘测长度约5.6km。

口子上村主边南段墙体病害测绘及土体采样,采样地点坐标:N39.645295;E111.874447

光头堡烽火台基地掏蚀、塌落病害现状

墙体病害人为毁损及冲沟侵蚀

泉子沟村民居生业调研

四、第二次现场调研成果

        2021年4月25日至30日,项目组成员进行了第二次现场调研。重点对口子上村、九墩村、六墩村、喜花峁村、十七沟村五个村落的民居生业、长城现状及赋存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口子上村公共供水点

口子上村居民住房

喜花峁村全貌

喜花峁村公共供水点

村村通电力设备

小七墩村石碶烽火台

墙体周边农田

墙体与道路的关系

五、下一阶段调研

       下一阶段调研将于2021年9月上旬进行,重点对口子上村、泉子沟村、水草沟村、八墩村、十七沟村和小七墩村进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影像采集等工作。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