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信息
返回列表

2023 07.10

打印

“融合之路”系列教育活动暑期上线!

浏览次数:38653

博物馆是典藏民族文化的基因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观众的观展体验,扩大展览的社会影响,配合《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览,内蒙古博物院在线上线下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感、有形、有效地向观众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当天,“带你重走‘融合路’——npc 互动讲解”活动在展厅惊艳亮相!活动中,金牌讲解员化身北魏有着“文明太后”之称的冯太后,与观众进行古今对话,并结合精美文物引导青少年观众开展创意手工制作。大量观众通过沉浸的方式感受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获得难忘的观展体验。展览期间,“npc 互动讲解”活动将不定期进行。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奔腾融媒、搜狐内蒙古、正北方网、国际在线、新浪内蒙古、抖音内蒙古、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内蒙古等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对开幕式及相关活动进行报道。

 

更多精彩活动即将推出

创意手工

带领青少年、亲子家庭观众,与展览中的重要文物“面对面”交流,并开展创意手工,感受北魏多民族文化融合汇聚的生动历史和中国传统美学,思考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活动时间《融合之路》展览期间(请关注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公众号发布信息)

活动地点:博物院二层《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厅

活动对象:6—12 岁亲子家庭、青少年

参与方式:线上预约

1. 小陶匠捏陶俑活动

头戴风帽,身骑白马。北魏的陶俑造型各异,姿态灵动。凑近点,似乎能听到仪仗俑们的窃窃私语。邀请家庭观众观察展厅陶俑,进行一场陶俑模仿秀,使用超轻粘土,完成展厅陶俑文物的创意制作,提高动手能力与审美。

2. 小小文物修复师

一幅幅北魏墓葬壁画上定格了墓主人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瞬间:丝竹管弦,驭马出猎......活动将北魏壁画上车马、胡人牵驼、乐器等典型图案制成贴纸,进行创意拼贴还原。让孩子们在制作中认识壁画反映出的北魏社会风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拓印瓦当

陈列于《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厅的多种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的筒瓦前端的遮挡。

瓦当的图案设计丰富多样,有云头纹、莲花纹、兽面纹等等,带字瓦当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富贵万岁”“与天无极”等,其多样的纹饰,是中华历史上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写照。

活动通过模具拓印,引导小朋友们观察、思考瓦当纹饰的不同种类和时代特征。

4.文物创意速写手绘

在博物馆画画是一件体验感极佳的事情,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凝视一件物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喜欢画画的你,展厅中特地准备速写板,欢迎你自带画笔(限铅笔、彩笔),为你中意的“国宝”画一幅画,让文物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被围观。

什么?动画片里也能学到历史,《九色鹿》《花木兰》是大朋友、小朋友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动画作品。你知道吗?他们的历史背景都指向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之路”动画展播活动结合展览,带你在动画中寻找北魏,感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活动时间《融合之路》展览期间(请关注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公众号发布信息)

活动地点内蒙古博物院二层《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厅

参与对象6—14岁青少年

参与形式现场参与

展览期间,博物院还将邀请业界大咖从不同视角进行3场专题讲座,面向公众深入解读鲜卑历史文化,介绍鲜卑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具体活动信息将在公众微信平台发布,敬请期待!

活动时间《融合之路》展览期间(请关注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公众号发布信息)

活动地点博物院六楼多功能厅

参与形式现场参与

  

1. 新华访谈丨院长开讲

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张文平作客《新华访谈》栏目,以专业视角深度解读展览主旨及重点文物。

发布时间七月中旬

发布方式新华网客户端

2.直播|走向中原——《融合之路--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展厅深度游

云游展览,倾听文物,讲民族融合;漫步线上,来一场拓跋鲜卑民族的迁徙之旅。内蒙古博物院将与多家媒体进行合作,邀请金牌讲解员开展直播活动,问你之所问、讲你之所想,深入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

直播时间七月中旬

发布方式新华网客户端、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扫码观看。

 


【我要纠错】